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1989年在基础教学部外语教研室基础上组建的外语系。学院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实施“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外语专业人才。

一、党建工作

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秉承大党建工作理念,凝练“立方体”党建品牌,推行“塑强、规范、提升、浸润、奠基、固本”六项党建工程,强化领导班子、组织体系、骨干队伍、工作融合、学院文化和生态建设,实践“一融双高”,学院党委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英语系党支部被确定为样板支部重点培育对象,不断强化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二、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下设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涉及英语和俄语两个语种。目前形成了三个特色人才培养方向,即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2024年本学科在软科全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前46%,在山东省省属高校中排名第6。此外,学院还拥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致力于培养国家“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山东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战略所必需的应用型科技与商务领域高水平翻译人才。在2021年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进入C-。

三、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1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2人,教授11人,副教授58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山东省外事翻译专家库入库专家2人,青岛市拔尖人才1人;山东省青创人才引育团队和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各1个。具有博士学位者32 人(占27.1%),在读博士 4人;归国留学人员、海外访问学者 81 人(占68.6%)。另聘英、日、俄、德、朝等语种外籍教师6人。

四、专业建设

学院探索实践“外语+”办学思路,改革实施“外语应用为基、学科融通为体、数智技术为翼、双创实践为用”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拥有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朝鲜语5 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涉及专业已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学位〔2024〕26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山东省“十强产业”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鲁教研字〔2023〕1号)。

近五年学院拥有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社区教育优秀课程,1门山东省优秀共享课。获省部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

五、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学生828人,其中本科生674人(涵盖英、德、俄、日、韩五个语种)、硕士研究生154人。2024年获评学校十大优秀学生1人、“青科好班长”1人、十佳班主任1人,获评学校征兵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打造“语”你同行学生工作品牌和“小语滴”志愿服务品牌,2024年组织大型语言类志愿服务8次,累计派出志愿者260余人次,服务外宾500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6400余小时,收到共青团青岛市委、白俄罗斯驻华使馆和外宾感谢信4封,志愿服务事迹先后被团中央、团省委等国家和省市级媒体报道。2024年,学院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和首届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获山东省银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获山东省铜奖,学生参赛率、高质量获奖率实现学院历史性突破。

六、科研工作

学院秉承“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国外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区域国别学、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近年来,学院在典籍外译、二语习得研究、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和西方经典作家研究等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特色。2020年1月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含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出版学术著作20部,学术译著8部;发表SSCI、CSSCI论文26篇;国家级智库项目7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市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3项(含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七、国际合作

学院借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先后与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知名高校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签订的本硕“3+1+1”项目和硕士“1+1”合作项目,同时与德国班贝格大学、帕德博恩大学,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大学,日本福冈工业大学以及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机制,每年有三十多位同学到国外高校交流学习,位列第一(中外合作办学学院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