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1989年在原基础教学部外语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的外语系。学院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实施“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外语专业人才。
学院目前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朝鲜语5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教授11人,副教授54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山东省外事翻译专家库入库专家2人,青岛市拔尖人才1人。学院拥有山东省青创人才引育团队和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各1个,具有博士学位者26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归国留学人员、海外访问学者80余人。学院常年聘请英、日、俄、德、朝等语种外籍教师多名。
学院坚持开展有组织教学,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社区教育优秀课程1门;山东省优秀共享课程1门;获省部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出版外语类专业教材8部。教师积极参加“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全国高校教师外语微课大赛、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等各类教学竞赛,十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中译语通科技(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市政府外事办等十几家单位签署了实践基地合作协议,目前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四十项,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近五年来,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荣誉300余项;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2018)、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2019)、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2023)等国际会议提供语言志愿服务,累计参与人数超60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10000小时,极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学院致力于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单位包括政府外事部门、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大型国企、外语教育等多个领域。
学院秉承“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国外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区域国别学、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近年来,学院在典籍外译、二语习得研究、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和西方经典作家研究等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特色。2020年1月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含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出版学术著作18部,学术译著6部;发表SSCI、CSSCI论文24篇;国家级智库项目7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市厅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3项(含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院借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先后与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知名高校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签订的本硕“3+1+1”项目和硕士“1+1”合作项目,同时与德国班贝格大学、帕德博恩大学,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大学,以及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机制。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深入推进“外语+”办学战略,全力打造各专业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外语类专业群,努力建设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学院。